当前位置 : 雷速体育 |
|
索引号: | 002489460/2024-00123 |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 生成日期: | 2024-08-14 |
杜昊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以环大学创新圈促“四链协同”,推进区域科创高地建设的建议》(第315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统筹规划,布局推进创新生态圈建设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生态圈建设
市委十三届六次会议提出奋进“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改革是首条改革任务,而构建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推进机制是深化成果转化改革的首项具体措施。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依托高能级平台,建设环大学大科创平台生态圈。近期召开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听取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改革和创新生态圈建设总体方案考虑汇报。市政府领导对创新生态圈建设提出了具体指示意见。
(二)加快形成总体布局规划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依据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情况,结合发展战略重点和产业格局,以3千米—5千米半径为基本范围,培育创建25个创新圈”。其中已包含环浙大、环西湖大学、环农林大等围绕大学、实验室规划的创新圈。基于上述规划,综合考虑我市高校院所和科创平台资源分布、区域发展需求、产业发展方向、基础配套条件等因素,我市将按照重点先行、有序推进原则,开展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2024年拟重点建设西湖区环浙江大学创新生态圈、滨江区环大科学装置创新生态圈建设、余杭区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其中西湖创新生态圈建设已于2023年列入省创新深化试点。
(三)加快编制政策指引和行动方案
结合委员所提建议,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抓紧谋划研究推进创新生态圈建设。市级层面制定杭州市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指引,明确建设思路方向、功能定位和重点任务;有关地区制定所在区域创新生态圈建设方案,提出建设范围、路径和举措。市区共同形成1+N的组合式方案,作为指导和推进创新生态圈建设的政策文件。
二、推动有组织成果转化,促进四链融合
(一)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建设
2022年底我市启动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制定出台《杭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先后培育两批共30家概念验证中心,初步构建特色鲜明、专业突出的概念验证服务体系。
2024年,我局持续深化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将通过“建机制+提绩效”与“挖潜力+新培育”双管齐下,坚持优胜劣汰、有进有出,进一步完善概念验证服务体系。近期我局采用分片区方式陆续召开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现场会,起草制定概念验证中心考核管理实施细则,强化已培育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同时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对有意向创建单位进行申报指导,择优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
(二)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近年来,我市聚焦全链条孵化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建设,通过优政策、抓提质、强服务、促转化,推动构建“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
2023年底我市优化扶持政策,重新制定了《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为孵化载体建设投入“真金白银”。目前我市共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69家,孵化总面积达60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6184家,累计毕业企业达1176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65家,连续11年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大学科技园5家,数量居全国第4位,环科创平台孵化载体55家。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大学、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环科创平台孵化器建设,进一步推动高校、科创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三)加快成果转化人才培养
2023年,我市围绕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成立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先后举办多期科技成果转化员及技术经纪人培训班,培育成果转化员600人、培训技术经纪人450人。2024年3月,为落实人才发展战略,我市成立了杭州市人才集团,重点开展综合人力资源服务和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日前,杭州市人才集团正在积极谋划成立杭州创新创业学院(暂定名),将通过组建创新创业基金会和专业学院的运营体系,形成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训体系。
(四)推动中试基地建设
中试是科技成果迈向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在前期建设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基础上,为补齐成果转化链条中的欠缺板块,弥补中试断裂带,畅通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成果向概念产品验证试制和中试成熟产品放大的价值实现,2024年我市将启动中试基地建设,拟制定出台《杭州市中试基地(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引导和规范全市中试基地(平台)建设和管理。通过储备一批、认定一批、培育一批中试基地,计划到2026年,培育建成中试基地(平台)20家以上,形成覆盖五大产业生态圈的成果中试服务体系。
三、建立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
(一)关于建立工作推进机制
建立由省市区共同组成的创新生态圈建设推进工作机制,抓好工作推进落实,开展工作研讨交流,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今年以来,我局作为创新生态圈建设牵头组织部门,先后多次召开环大学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建设工作讨论会,西湖区、滨江区先后召开了创新生态圈建设推进大会,省科技厅领导、市政府领导先后到会指导工作。同时将进一步深化校地(院地、所地)战略合作,加快构建政府、高校、科创平台、企业、社会机构等多方协同发展联动机制,力争形成正向叠加效应。
(二)关于建立产业承接机制
为加速成果转化孵化的产业承接体系,我市积极鼓励科创飞地建设,支持区区合作,建立市域内项目跨区县(市)有序转移新机制。目前杭州市域范围内,已有滨江区与富阳区合作设立滨富特别合作区,滨江区与萧山区合作设立滨萧特别合作区,西湖区与临安区设立西临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区。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区县,总结前期合作经验,发挥区域优势特色,支持更多区域开展合作探索,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序承接。
(三)关于建立金融支撑机制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我市组建了杭州市科创集团,充分发挥科创基金作用。目前杭州科创基金组建规模600.30亿元,合作子基金达213支,投资总额超295亿元。2023年重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运作,探索院企子基金、直接投资和“先投后股”三种新模式,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合作总规模已达39.59亿元,合作子基金包括西湖创新基金、德诚基金、浙江之科成果转化基金等。下一步,我市将积极联动省和区县,争取省科创基金支持设立省科创杭州基金,联动区县国有科创资本设立零磁装备成果转化基金等子基金。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动,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合力,实现政策性与市场化的优势互补,助力杭州加快培育未来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在杭实现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
感谢您对杭州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刘海琳(政策法规与区域创新处)
联系电话:0571-85255610。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