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雷速体育 |
|
索引号: | 002489460/2024-00114 | 文件编号: | |
发布机构: |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 生成日期: | 2024-08-14 |
王婷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科创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建议》(萧山41号)收悉。经我局主办,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进展
(一)全力提升科创平台效能。杭州市着眼科创平台的效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制定《杭州市科研机构分级分类评价办法(试行)》,形成目标定位、科研条件、人才团队、科研任务与研究成果、管理与交流五维评价体系,突出科研任务与研究成果的绩效导向和最高分值,加持人才自主评定等系列赋能措施,优化科创平台的绩效管理和结果运用。萧山区制定《杭州市萧山区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放管结合、分类指导、多维评价、多元支持的方式,构建精细的科创平台管理体系,增强科创平台对全区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一是建立分层分类管理机制。构建差异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资金支持、资源配置挂钩,激发科创平台发展活力。特别是对于应用研究、技术拓展类平台,加大对成果转化、技术赋能、产业应用与孵化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推进目标导向和绩效导向的创新资源配置。建立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赛马”机制,设置共性指标和特色指标体系,定期晾晒人才引育、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企业赋能等任务完成排名情况,让创新平台既有动力、也有压力。二是建立“交叉任职”工作机制。选派一批区管或科级干部,到各科创平台担任平台的班子成员,深度参与经费管理、人事管理等平台日常管理事务,把握建设方向,有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构建全面推进科创平台建设发展的强大组织保障。建立政府与平台的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平台人员到政府任职的创新机制。三是建立投入资金与引入资金配套机制。优化各科创平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资金分配比例,控制基础研究在资金分配上的比重。应用研究经费要从原预算安排制度向资金配套制度转变,按照投入资金与引入资金配套的形式安排,统筹资源向关键项目、核心团队和产出成效好的平台倾斜。把资金筹措能力作为科创平台可持续发展及给予后续支持的主要评估依据。
2023年全市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取得一定成效。共列入省重大科研成果37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200项(占全省67%),承担国省重点研发项目278项和市重大项目100项。
(二)加强标志性平台建设管理。杭州出台了《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成立运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司化运营、市场化机制”的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围绕“五大产业生态圈”发展需求,深挖全球知名高校、在杭研发机构、重点企业等高水平科技成果,通过走访、征集、画像等方式汇聚技术需求,建设标准化数据库,已收录科研成果50多万项,其中重点推荐成果1500余项,技术需求1万余项。组织培训成果转化员300多名,签约技术经纪人100多名,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全方位专业服务。紧盯“成果水平判断难、技术需求征集难、成果与需求对接难”等难题,在全国率先开发成果转化领域垂直应用的“智者大模型”,初步形成企业需求智能分析、科技成果智能问答、供需智能匹配能力,探索以“智者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化服务新范式。同时,高水平建设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浙江(杭州)知识产权诉调中心、杭州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提升专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引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设立投资属性的普华技术转移中心,共建“两中心、一基金”的杭港科技创新协同平台,首批入库香港成熟成果100余项,已有“多功能自动道路维修机器人”对接落地,共同探索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模式。
(三)加快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专业化、市场化和开放性要求,已创建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0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测试、市场竞争分析、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支持龙头企业专注于细分领域,建设垂直孵化器30余家,其中高新汇·三维信息科技园孵化面积2.9万平方米,聚集上下游企业70余家,开放共享无线网络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云墨智谷孵化器建有原值超1000万元的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拥有能谱分析仪、原力雕刻机、达尔文激光粒度仪等20余种仪器设备,为在孵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检验检测、应用模拟、中试试验等服务。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孵化器150家,其中专业孵化器占比达28%,构建专业化成果转化链条。率先开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鼓励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不低于 10 年的长期使用权,现有8家单位试点、赋权成果505项,签订转化5.66亿元。推出科技成果转化“安心屋”,支撑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和高校院所审核内控工具,进驻杭州成果2.45万项,转化成果1800多项。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服务平台“供需荟”,已成功撮合项目276个。
2023年度全市技术合同输出额1075亿元,位列全国第5位(北京、上海、西安、深圳之后),吸纳额1084亿元,位列全国第4位(北京、深圳、上海之后),技术交易额1588亿元,首次突破1500亿元大关,年增长49%。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建设高能级平台,提升科研攻关能力。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核心承载区,加快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杭州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夯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基础。支持“原子级制造”等创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力争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新型实验室体系”提能升级,支持浙江大学、海洋二所等单位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立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的“预备队”,力争在杭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总数、重大标志性成果总数,达到全省1/3以上。
(二)全力推进智能化建设,提升平台服务效能。支持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开发开放科技成果“智者大模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以“场景应用”为牵引,进一步优化模型算法,深度开发信息更新模块,强化算力和数据支持,实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规上企业需求智能分析全覆盖和“一键匹配”、“一键对接”功能,打造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成果转化“AI+决策”新范式。引进更多具有特色的技术转移机构,培育更多技术转移人才,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专业化服务,促进国内外技术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和就地应用。
(三)全面深化首选地建设,打造万亿级科技大市场。依托浙江大学、西湖大学、极弱磁大装置等高能级平台,建设环大学、环重大科创平台创新生态圈和成果转化基地4个。畅通成果转化链条,把概念验证与小试孵化、中试熟化基地融合建设,构建科技成果评估、转化、投融资等全链条一体化概念验证服务体系,累计创建概念验证中心35家。优化人才服务体系,争取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审试点落地,构建初级到高级职称的晋升通道。链接全球资源,做深做实杭港科技创新协同平台,支持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等国际合作载体,拓展国际交流与成果转化通道,全力构建面向全球的万亿级科技大市场。
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系人:陈子法(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处)
联系电话:85255636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