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速体育

图片
当前位置 :
索引号: 002489460/2020-06397 文件编号: 杭科提〔2020〕51号
发布机构: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生成日期: 2020-08-03

关于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70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发布日期:2020-08-03 15:4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分享:

民盟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170号)收悉。该提案由市科技局主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贵委针对杭州科技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短板的客观实际提出了较高质量、较为成熟、自成体系的建议,准确地把握了我市当前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性不足、法规政策保护力度不够”等五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科技服务集聚发展、加强从业人才培养”等五大建议。这一提案建议对我市探索实践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具有宝贵的指导作用、重要的参考价值、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我市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

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看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2019年杭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5373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875亿元(占31.7%、年增长5%)、第三产业增加值10172亿元(占66.2%、年增长8%)。其中,规上科技服务业增加值3972亿元(占总值25.8%、年增长23.7%)、规上工业增加值3521亿元(占总值22.9%、年增长5.1%),显然杭州规上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已首度超越规上工业增加值450亿元。从构成类别看,科技信息服务3552亿元(占89.4%、年增长25.5%)、科技推广服务173亿元(占4.4%、年增长25.5%)、专业化技术服务170亿元(占4.3%、年增长15.3%)、科研与试验服务16.5亿元(占0.4%、年增长4.1%)、科技普及及宣教服务16亿元(占0.4%、年增长4.5%)、综合科技服务144亿元(占3.6%)。而先进制造业,根据赛迪中心发布的《2019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杭州从2018年第11名升至2019年第7名(1-6名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苏州、武汉)。

从全国技术合同登记统计数据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现状:杭州市2019年技术输出合同总额267.51亿元(其中在杭高校和科研院所24.47亿元、约占9%)、技术吸纳合同总额367.22亿元,分别占全国技术输出金额1.2%、技术吸纳金额1.6%,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排名第7和第6,这是杭州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基本反映。从技术合同的领域看,电子信息技术最多,吸纳技术金额200亿元(占吸纳总额的54.5%)、输出技术金额211.5亿元(占输出总额的79%),而先进制造技术吸纳金额17亿元(仅占吸纳金额的4.6%)、输出金额8.1亿元(仅占输出金额的3%)。

由此看出:一是杭州科技服务业增速快、总量大、占比高,整体超越规上工业规模,但发展很不平衡、明显偏向,主要依靠“互联网+”模式创新,而不是制造业+技术创新。目前科技信息服务一项独大,科研与试验服务等方面相当薄弱,对促进杭州制造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作用不够明显。二是杭州技术交易排名不够靠前,技术输出合同总额不是很高,说明杭州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是很强,缺乏大院名所央企的技术基础和坚强支撑;在杭高校院所集聚大批科研人才,但技术输出金额不大、技术贡献度不高,表面上是科技服务业发展滞后、供求信息不畅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率,实质上是高校院所科研导向偏向、目的偏差,导致绝大多数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专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整体能力偏弱、时效偏低等。三是产业发展单一、布局不够合理。前些年“退二进三”和信息产业“一号工程”,使杭州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电子信息技术撑起技术交易的半壁江山,但制造业企业大举外迁流失,制造业规模下降、先进制造技术交易份额较低,不利于杭州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我市正在实施的政策和推进的工作

近几年,我市围绕打造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持续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政策措施,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一)针对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出台《关于“名校名院名所”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引进西湖大学、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评选表彰10家最具影响力新型研发机构。出台《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杭州市中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投入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国高企和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发展企业研究院和研发中心,有效提升R&D占比达到3.44%。联合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出台《关于鼓励在杭高校及其师生在杭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下放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和受益权,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人员离岗离职创业等机制。举办市属高校科技成果推介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高校院所的技术输出稳定增长。

(二)针对技术服务相对滞后的问题

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撤并杭州市本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搭建市级科技大市场1个、区县级线下市场5个。用好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信息化建设成果,集聚专家13377名、院校1798家、服务机构5511家、会员人数39832人,发布技术成果6131项、技术需求8245项、签订合同6611份,实现专家咨询、技术评估、科技商城、竞价大厅、合同登记、资讯大厅、统计展示等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性服务。出台《杭州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实施意见》,培育和创建集创意设计、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标准信息、成果推广、创业孵化、国际合作、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先后建成滨江网络信息、余杭家纺服装、下沙生物医药、临安微纳技术、萧山新能源汽车、桐庐笔业、上城健康服务与大数据、滨江集成电路、萧山智能物联、余杭先进碳材料、富阳信息经济、建德通用航空和拱墅汽车互联网等13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33家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有效推进科技服务与产业经济融合和集聚发展。

(三)针对科技中介能力不够的问题

持续开展技术经纪人免费培训,采取委托和定向方式,为在杭高校、企业和中介机构培训省级技术经纪人,截至目前我市获得省技术经纪人证书人数累计1349名。组织中介机构负责人不定期调研学习,先后赴深圳、广州、成都、青岛、苏州、长春等地交流考察,拓宽服务视野、提升专业水平。组织科技新政巡讲,先后赴在杭高校和各区县市宣讲和解读科技新政,受众近2000人次。出台科技服务业补助政策,对高校院所技术输出按照技术交易额奖补3%、每家每年最高200万元;对杭州科技服务机构促进技术转移的机构和个人分别按照技术交易额1%最高100万元和0.5%最高30万元予以奖励。从这一政策施行情况看,对高校技术输出有明显成果,但对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和个人的效果不够明显。

三、下一步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举措

在当前中美竞争和疫情影响的国际背景和全国各地竞争越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杭州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要争先进位,应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照短板弱项,梳理和完善政策举措,抓紧出台科技新政。主要目标方向是:

(一)紧盯原始创新,提升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供给实力

技术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是杭州的短板,必须下大力加强这一软肋。一要全力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支持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西湖大学等创新载体和浙江大学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大型设施建设,探索国省市联合资助等模式,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力支持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建设,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给予建设经费资助。二要更好激活在杭高校院所的创新潜力。全面落实杭州与浙大、与浙工大等市校战略合作协议的合作事项,形成聚焦有效创新、成果转化的利益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全面提高科研有效性和成果转化率。开展“五员领创”行动,联合高校组织“专家进高企”系列活动,深化和拓展“科技顾问”服务重点企业机制,推动产学研信息和科研成果供求对接交流和咨询服务。三要继续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大力引进境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知名企业、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杭设立独立法人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我市企事业单位、在杭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二)突出技术孵化,提升共性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能力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车间,其技术孵化、二次开发和小试中试的阶段必不可少,这正是当前杭州科技成果转化的最薄弱环节,亟待建设重点产业技术转化和成果转化孵化载体。一要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园。加快出台认定和管理办法,重点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新区协同创新产业基地、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浙江大学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余杭)等高新技术孵化转化园建设,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四大创新产业高地。二要谋划建设重点产业技术转化院。围绕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结合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筹划以检验检测、标准信息为基础,以技术孵化、二次开发和小试中试为己任,以成果推广和产业化为目标,建设市场导向、多元投入、开放协同的新型技术转化实体。三要加大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设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企业吸纳高校院所的先进成果并产业化项目按照技术交易额一定比例,最高给予500万元的资助。对小微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不设最低交易额门槛,给予不超过技术交易额50%的财政资助,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受益面。适时组织科技成果转化案例评选,宣传典型案例,引导企业成果转化。

(三)围绕转移转化,提升先进科技成果的综合服务水平

技术转移转化能力薄弱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是杭州科技中介服务的短板和弱项。构建完善技术转移的支持体系,引育壮大和规范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是解决技术转移的重要手段。一要高质量建设市级科技大市场。随着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撤并,市级科技大市场名存实亡。按照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要求,亟需新建高质量的杭州科技大市场,集聚科技服务各类资源,以立足杭州、服务全市、连接全国、拓展海外为目标,突出企业需求导向,转变成果供给模式,融合科技政策宣贯、研发需求指南、共性技术推广、企业需求求解、科技成果评估、技术合同登记、科技项目管理、专利申请保护、科技金融和法律服务等全链条综合功能,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0名、办公交易展示场所大约5000平方米、财政支持建设经费1亿元。二要高标准引进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市财政5年投资1亿元支持滨江区引进建设中科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力推进杭州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的技术合作攻关。拟组建杭州市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及其若干个产业技术转移机构,集聚高校、企业、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和科技中介机构,着力打造具有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项目孵化、投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共性(产业)技术创新转化协同平台。三要分阶段规范培育科技中介机构。研究拟制《杭州市科技服务机构认定与管理办法》,适时认定一批杭州市科技服务机构,开展行业规范、政策培训、诚信监督和管理服务,培育壮大科技中介机构。每两年组织一次科技中介服务示范机构评选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当前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有不少体制机制、部门共识、财政投入、力量配置和推进落实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破解和攻克,也请贵委予以积极支持和共同呼吁。谢谢!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0年8月3日

(联系人:陈子法,87060951)